依茶性品茶   清香型 vs 甘醇型

茶因為樹種、地理環境、採摘時節、製茶工藝、地方風俗、存放時間等,都會形成獨特的風味。茶的個性是大葉種厚實,小葉種細緻;新作的鮮,放老的陳。別在品老茶時,期待新春的青草味。簡單的分二類,清香,或甘醇。讓大家品起茶來依照個性好好欣賞。

 

清香型

清香型的,茶的顏色會從鮮綠深到橘紅淡咖啡色,茶湯看起來也清透輕盈。品茶要重視的,在於香氣的輕揚豐富,茶湯質感的細膩優雅,回韻的鮮甜爽甘。這類型的茶,茶溫越低越好喝。使用瓷器或玻璃材質,寬口淺底的茶杯都有降溫作用,也可欣賞茶湯。

先聞茶香,可是第一要務。輕柔的香味在接觸到熱水時就開始散開揮發了。到口中的香味也是不一樣的,記得嘴型扁壓,用嘴巴的溫度去激發香氣。慢慢吞下,讓較重的香氣有機會展現回香。喝完聞聞杯底,香味最沈的有機會附著在這裏。

還要感受茶的質地。想像每一種味道就像一層紗,疊起來很多層,但一樣相當輕柔。把茶湯含在嘴裏,用舌頭頂上顎的方式輕壓,多少層次多柔順。讓茶穿梭齒間,體驗多細膩滋潤。粗澀會卡牙面乾牙床。吞完茶,若有鮮爽,停一下,等轉清甜。可以閉起嘴巴,刺激多點口水看看滋味。口中留有淡甜時,喝一小口水,可以引出更多。

清香型的茶品,多能感受澀感,請了解它的好。澀是茶的基本質量,有澀能轉甘,能化開淡去,正是好的品質。

整體而言,茶的香氣要能輕揚多變,滋味要能綻放轉換。味道最好是活潑的表現,不能太沈,太平太單一。

 

甘醇型

甘醇型的茶,茶色會從橘黃咖啡到近黑色,茶湯看起來穩重。茶香一定有,也值得享受,只是香氣質量大都有重量,堆在一起則壓得沈,比較不好分出層次的變化。相較之下,口感韻味還是最為人驚艷。所以品茶,就強調在茶質量的溫潤飽實,層次豐富變化,餘韻長轉換多,生津十足。

一般會選用容量大些,收口深底,陶這種導熱性差材質且有點厚度的杯子。就要大口點喝才有厚度的滿足,收口聚香,深底及厚度材質保溫。茶體本來就重,有點熱度會味道會活潑些。內杯上不上釉也是另一項考量

 

茶以小葉種的 (檢視茶葉泡開全葉很小),聞茶乾香氣較乾淨的或輕的,採摘葉優質的 (只有芽,1芯1葉至2葉),無焙火或輕焙火的,新製年輕的茶,等等,注重有點深度和容量,內為白色的杯子。因為這些狀況下,賞茶湯的美,看茶質的純淨,是不容錯過的!

 

雖然喝這類型的茶有點熱就有點活,但還是不要太熱喝,65度C剛剛好。否則味覺感官都自我保護的縮起來,品不出千變滋味就可惜了。不過,如果太濃的茶遇上怕濃的人,就趁熱喝吧。

 

接下來是品茶方式了。簡單的說,就是大口入口後含住,漱口,壓扁,停留,慢吞,閉嘴。舌頭繞一下,兩頰漱一下,上舌面頂上顎一下,讓茶接觸到口腔的的每一個角落。包含門牙的外側,臼齒的後方,舌根的下面。然後靜止下來,再慢慢吞下去。吞完嘴巴保持閉著的狀態。

 

清香型的,或甘醇型的茶,從外觀就可分別,容易喝出差異特質。要品,只要注意簡單的小技巧,風味會從自己的記憶中流動,只有自己能體會享受。